首页

www.umfoot .com

时间:2025-05-28 12:24:54 作者:“湾区伶仃”号成功下水!大湾区将实现“吃鱼自由” 浏览量:76418

  5月27日,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“湾区伶仃”号在广东江门成功下水,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迈向“科技牧海”新纪元。

  8万立方“水下宫殿”:重新定义海洋养殖空间

  “湾区伶仃”号深海养殖工船规模宏大,总长155.8米,型宽44米,型深24米,最大吃水深度达20米。与一般的渔船不同的是,“湾区伶仃”号水下部分并非封闭结构,而是由15根方形立柱,拼砌成一个“水下宫殿”。通过挂设渔网,隔出12个独立的养殖舱室,可同时开展多种鱼苗养殖,极大地丰富养殖类型。

  整船拥有近8万立方米的养殖空间,水量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,为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游动空间,提升鱼苗活力和鱼肉品质。“湾区伶仃”号建成后,可年产5000吨鱼,是大湾区实现“吃鱼自由”的重要来源。

  智慧中枢:打造智能化“渔旅”融合海上渔场

  “湾区伶仃”号采用了先进的全电推进系统,拥有20千瓦的风力发电系统,能够满足静态养殖时的用电需求,助力船舶行业绿色发展。该船还拥有两台3600千瓦的舵桨机,就像有了一双有力的“鱼鳍”,3.8米直径的桨叶能够让她自由遨游于湾区海洋。

  “湾区伶仃”号搭载了高精度的GPS、北斗星导航定位系统,可实时报告航行水域的位置,为养殖人员作提醒。

  中交四航局航通公司总经理 黄红宇:在“游弋”的模式下,“湾区伶仃”号能够依据实时的海洋环境数据和鱼群分布情况,通过驱动螺旋桨运转,灵活调整航速、航向,精准找到适合养殖鱼群生长的水域。

  “湾区伶仃”号还在各个养殖舱室内安装了多个传感器和自动喂食系统,当局部海域水温异常或水质污染,“湾区伶仃”号可自动升高养殖舱室,减少水阻力,快速航行到理想水域,确保养殖鱼群安全质优。

  在静态养殖期间,“湾区伶仃”号还具备海上休闲功能,为游客提供垂钓、主题食宿等服务。

  (总台记者 魏星 郑澍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乌镇“网事”丨世界青年乌镇话数字未来

7月31日电 国新办31日举行“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在会上表示,下一步,将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,健全预算制度,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,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。

青海西宁:税惠“福利”助推非遗老手艺焕发“新活力”

2024年7月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,提醒公众防范“共享屏幕”“AI换脸拟声”等新型电信网络诈骗。

柬埔寨和老挝深化合作打击跨国犯罪

“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,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。”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,一个亘古亘今、日新月异的中国,一个文化自信蓬勃昂扬、前程光明远大的中国,正在以自强不息、守正创新的文化创造,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,向着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。

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达63名 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

会上,有记者问,据报道,美国政府向国会提出2025财年联邦政府预算草案,国防预算飙升至8952亿美元,并将威慑中国有关预算增加8%。请问发言人有何评论?

战略对接推动中匈合作驶入快车道

“也希望大家此行能秉着求真的精神,冲破‘信息茧房’的迷障,看到真实的大陆,重塑对大陆的认知,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。”陈清莉说。(完)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